<th id="i2kxh"></th>
  •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淮南查查網

    搜索
    查看: 187233|回復: 4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母嬰雜談] 【尋記】第三期:跨越半個多世紀,一段代代堅守的傳統刮面手藝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 09:33: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8203;流走的是時間

    沉淀的是記憶

    游走在淮南的每一個角落

    尋找那即將消失的記憶

    尋記第三期:跨越半個多世紀,一段代代堅守的傳統刮面手藝。


    在喧嘩的城市中生活的你,總會被自己匆忙的腳步所困住。當你有時間停下腳步,與你愛的人一起漫步在城市的街角,忽地聽見那很久都沒有聽見又很熟悉的叫賣聲,被那熟悉的聲音勾起回憶的你,總會回頭去尋找那叫賣聲的來源。


    記憶,為什么叫做記憶呢?那是你很久沒有想起沒有聽見的東西,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事情?倳袞|西會喚醒你那沉睡的記憶。

    小區里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們,進進出出那間破舊的理發店,簡簡單單的店內陳設,一個簡易的招牌門頭,但卻是承載著時光與記憶的理發店。說起理發店里面的朱師傅,與我們家也是舊相識,我叫他朱大爺。在我的印象里面是一個勤懇能干,又善于言談的人。

    過去采訪的時候,小小的店鋪外面坐滿了排隊等待理發的街坊鄰居。在暖洋洋的太陽下鄰居們閑聊著家常。我告知了朱大爺我的來意,他邊給顧客理發,邊與我閑聊起來。


    “這個老手藝40多年做下來也真是不容易”朱大爺說。

    朱大爺那輩家里總共五個孩子,他排行老四。改革開放前,家里困難吃不上飯,為了謀一份出路,掙一份錢,不給家里造成經濟負擔。十幾歲的時候就措學在家,跟著村里面走街串巷專門給別人剃頭的手藝人,學習起剃頭這個手藝。

    起初他也僅僅只是一個學徒。不論嚴寒酷暑跟著剃頭師傅,拎著工具箱,在各個村子里面走街串巷,大聲吆喝招攬生意。當時,因為自己還是個學徒的身份,只能在師傅給別人理發的時候,打打下手,做做一些簡單的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朱大爺在這個剃頭師傅的后面學了不少手藝。在學藝的第三年,十幾歲的他,離開師傅。開始了,自己提著工具箱開始在各個村里進行剃頭手藝人的生活。
    朱大爺并不是淮南本地人,是莊墓人。

    在莊墓農村里面走街串巷做的是辛苦活兒,但是朱大爺說在那段時間里面并不是很辛苦。自己走街串巷替各個村子里面的人理發,聽著他們和自己敘述家長里短也是件很開心的事情。畢竟,在改革開放前,走街串巷的剃頭手藝人,也想闖蕩出屬于自己的那一番事業。
    聽聞叔叔在,淮南。并且在當時的“淮南旅社”里面干著剃頭工的工作,自己也懷揣著理想與抱負來到了淮南。

    初到淮南。

    那時的淮南,名聲大噪的就是“淮南旅社”了,里面是領導開會常去的地方,順便還能在“旅社”里面剃剃頭,理理發。
    雖然在老家的村里面也干過幾年的剃頭功夫,但是在那時候的淮南,朱大爺懷揣的這些手藝,也只能算是“三腳貓功夫”。投奔叔叔的朱大爺,在叔叔的教導下,精進自己的手藝。

    改革開放后,“芙蓉理發店”里面的員工也都紛紛離職,“淮南旅社”的光輝不再同往日。

    第一家理發店--“芙蓉理發店”

    因為朱大爺的叔叔在當時剃頭界也是小有名氣。在糧食局門口開起了第一家鋪子。
    “芙蓉理發店”由此誕生。雖然朱大爺擁有了他人生的第一家店鋪,但是由于當時的手藝可能還是欠缺點“火候”,店內的生意都是由叔叔進行操作。在此期間,朱大爺每天就是在這間“芙蓉理發店”內,輔助著叔叔進行工作,自己平時幫忙洗一下毛巾,吹一下頭發,做一些簡簡單單的事情。

    但是朱大爺這些的努力并不是白費的,叔叔自己記在心里。
    三個月后,朱大爺放下手中學徒的“雜活”,拿起剃刀,拿起剪刀,成為芙蓉理發店的正式理發師。
    絡繹不絕的顧客

    因為當時的“芙蓉理發店”,不僅對外營業,也服務著糧食局的職工們。
    因為朱大爺勤勤懇懇的對待著他的工作,和藹友善的對待著顧客,加上精湛的手藝。來光顧的顧客越來越多!

    顧客都對這家“芙蓉理發店”贊不絕口。這家店開了十幾年,十幾年期間。來來往往的不論是新的顧客,還是老的顧客,認準的是這家店鋪的牌子,和朱大爺的手藝。

    朱師傅理發店

    現在這家店鋪位于前鋒二村內。在“芙蓉理發店”挪地方以后,這家店也經營了十幾年的時間,店鋪面積不大。但是這間不大的小屋從不缺人氣!
    除了前來剃頭的顧客,還有就是來嘮家常的人。朱大爺總能服務著顧客還能跟老鄰里聊起“過去時代的”記憶。


    一把剪子,一個剃刀,一把理發椅,一個吹風。

    四樣理發工具,承載的是過去理發生活的記憶。朱大爺說,過去剃頭只需要幾分錢,漲到后來幾塊錢。到現在,來我店里理發5元錢。時代在變,價錢在變。

    20多年的剃刀,伴隨著理發的漫長時光。不知為多少顧客理過發,也不知朱大爺與他親密相處多久。

    店里的那把理發椅吸引了我的注意,銹跡般般的把手,踩踏平的腳墊,可以拆卸的頭枕,都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椅子的年齡已經60多歲了!比我理發的年齡都大!是當時我叔叔從淮南旅社拿過來的!你想想多有歷史!”朱大爺說。
    一把掛在墻上的老式吹風,銹跡般般。陪伴著朱大爺理發生涯的三分之二。朱大爺說“別看它上銹了!到現在還能用!過去的東西質量真好!”

    老手藝--刮面

    在椅子上刮面的叔叔忽然說到,“老朱啊~你這手藝真舒服,到這來剃頭之前,我好久都沒有刮過面了,真的好舒服!”
    刮面,這項老手藝,在當今屬于年輕人的理發店中已經并不是很多見了。

    在刮面之前,先用溫熱的濕毛巾熱敷面部。熱氣使毛孔舒張張開,對于后面的刮面是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在熱敷的過程中,朱大爺把剃胡刀在所謂的,“蕩刀布”上面摩擦了兩下,使得剃胡刀變的鋒利。
    傳統的剃胡刀,在把堅硬的胡子剔除后。轉向顧客的面部,朱大爺的手法輕盈,動作舒展仔細,把顧客面部的一些小雜毛以及死皮雜質,用剃胡刀刮除。
    我仔細地觀察朱大爺的手法,顧客叔叔突然來了一句話,小姑娘,別看了,跟你說一點也不疼!刮面這種傳統的美容手法,在現在的理發店中真的是不常見,就連我也是第一次親眼看見。

    老手藝--剃頭一把20多年的剃刀,在朱大爺手上發揮出它淋漓盡致的色彩。因為店里的顧客都是中老年人比較多,所理的發型也是那個特定年代的發型。顧客們從來不會去問朱大爺什么發型適合自己。發型的薄厚,好看全是由朱大爺來決定。
    因為是老顧客比較多,顧客們對于朱大爺的手藝也是完全放心的。
    理發后的洗頭,不會用到洗發水。一塊“上海牌”硫磺皂,就能讓原本臟兮兮的頭發,變的清新亮麗。

    關于老顧客

    來光顧店鋪的老顧客絡繹不絕,甚至有的人已經光顧了30年之久!在店里,我和旁邊的叔叔聊天。叔叔是北京人。剛調工作來淮南不久,也是單位里面的同事推薦過來的。對于朱大爺的評價也是很高。
    40年的時間內,朱大爺服務過無數的客人。也有舉家搬遷到外地,回淮南辦事,順便來光顧小店,看看朱大爺的。畢竟是舊時老友。


    關于傳承

    現在朱大爺已經50多歲了,我問他還能做多久?他說,做不動為止,我會選擇退休吧!朱師傅的兒子傳承了理發的手藝,只不過是做的是年輕人的生意。在朱師傅的小店旁邊做起了理發生意,店名取名“守藝”。
    守藝,守藝。為了要守住這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吧!

    一間老店鋪,一門老手藝,一個傳統剃頭匠,一份關于“守藝”、傳承的故事。


    有些人,一輩子默默無聞
    有些人,只在一個小城市生活
    有些人,一子只做一件事
    但是那又怎么樣
    這個社會有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但是他們靠自己,不抱怨。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又讓多少人感到越來越冰冷,只有那些在夾縫中存在的小時候的東西和回憶能帶給晚歸的人們一絲絲溫暖。
    這——就是尋記,尋找記憶。
    查查網出品,轉載需注明出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發表于 2017-11-1 09:37:12 | 只看該作者
    地方在哪里?我想讓我老公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7-11-1 09:38:31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師傅在我們家附近真的是小有名氣呢!好多老街坊鄰居都過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發表于 2017-11-1 09:39:45 | 只看該作者
    我家門口也有一個,,,時間很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7-11-1 09:41:07 | 只看該作者
    我爸也經常過去!理發店的大爺挺好的,我爸沒事也會專門跑過去拉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 11:19:30 | 只看該作者
    MOMO媽媽 發表于 2017-11-1 09:37
    地方在哪里?我想讓我老公去。

    在天鵝湖對面前鋒二村正對面進去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 11:20:01 | 只看該作者
    我是小仙女 發表于 2017-11-1 09:38
    這個師傅在我們家附近真的是小有名氣呢!好多老街坊鄰居都過去。

    是的!畢竟手藝在那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于 2017-11-1 11:20:41 | 只看該作者
    機智大土豆 發表于 2017-11-1 09:41
    我爸也經常過去!理發店的大爺挺好的,我爸沒事也會專門跑過去拉呱。

    朱大爺人真的很好的。為人和善親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7-11-1 11:23:15 | 只看該作者
    看起來真的很復古,傳統老手藝也真是不多了...特別是刮面手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7-11-1 11:24:53 | 只看該作者
    我找了很久這個傳統的刮面,一直都沒找到!我爸喜歡這門手藝,找了好久也都沒找到。小編可以告訴我地址在那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侵權舉報:本頁面所涉內容為用戶發表并上傳,相應的法律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本網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存在侵權問題,請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刪除!舉報微信號:yaoduozheng

    QQ|侵權投訴處理|聯系我們|手機版|小黑屋|淮南查查網 ( 皖ICP備10201049號  

    GMT+8, 2023-3-21 19:03 , Processed in 0.079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yy6080新视觉午夜伦被窝
    <th id="i2kxh"></th>